必赢242net官网专业人才培养情况报告(2019-2020学年)

发布者:李超发布时间:2020-12-14浏览次数:806





滨 州 学 院




机场学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

情况报告

2019-2020学年)






二○二○年十月

目  录


1.交通运输(机场运行与管理方向)本科专业1

2.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15

专业一:交通运输(机场运行与管理方向)本科专业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航空行业发展一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能在航空领域相关单位,从事机场运行控制机场经营管理机场安全管理、机场规划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毕业生毕业后5年左右应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交通运输专业(机场运行与管理方向)所需的多学科综合知识,具备解决机场运行与管理领域复杂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能担任团队负责人;

3.具备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

4.能在民航机场及其他民航管理部门从事机场运行控制机场现场管理机场安全管理机场规划等工作;

5.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变化。

(二)专业培养规格与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如下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交通运输(机场运行与管理方向)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1.1掌握交通运输专业必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交通运输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1.2掌握交通运输专业必需的工程基础知识,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交通运输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1.3掌握机场运行与管理的基础知识,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机场运行与管理方面的复杂工程问题;

1.4掌握机场运行与管理的专业知识,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机场运行与管理方面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交通运输(机场运行与管理方向)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交通运输(机场运行与管理方向)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

2.2能够认识到解决交通运输(机场运行与管理方向)复杂工程问题有多种方案,并能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和寻求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

2.3能够根据交通运输所学基本原理去研究分析机场运行与管理复杂工程问题的求解过程;

2.4能够应用多学科知识分析交通运输(机场运行与管理方向)复杂工程问题。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交通运输(机场运行与管理方向)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制造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环境、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等因素。

3.1能够针对交通运输(机场运行与管理方向)特定需求合理的确定设计目标和解决方案;

3.2能够在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约束条件下,通过技术、经济评价来研究论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3.3能够综合运用交通运输(机场运行与管理方向)专业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针对机场规划、机场运行控制、机场安全管理、机场现场管理等方面的合理解决方案,并体现创新意识;

3.4能够用图纸、程序、设计报告等方式正确表达解决方案,呈现设计成果。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交通运输(机场运行与管理方向)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能够对交通运输问题相关的物理和电工现象进行研究和实验验证,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内容及步骤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并分析解释数据;

4.2能够基于交通运输基本原理,调研和分析交通运输组织和规划过程中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4.3能够根据机场运行与管理专业知识特征,选择科学的研究方法,针对机场规划、机场运行控制和机场现场管理等方面设计合理的实验及建模方案,并对设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获得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交通运输(机场运行与管理方向)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交通运输复杂工程问题及机场规划、设计、运行等复杂机场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能够运用图书馆等资源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获取专业信息知识,了解和初步掌握与交通运输(机场运行与管理方向)相关的技术、资源和工具;

5.2能够选择恰当的信息资源、工程工具和专业模拟软件,对交通运输(机场运行与管理方向)复杂设计问题进行分析与设计;

5.3能够针对具体的对象,选用满足特定需求的现代工具,模拟和预测交通运输(机场运行与管理方向)专业问题,并能够分析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交通运输工程实践和机场运行管理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了解与交通运输专业及民航机场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行业产业政策和企业管理体系;

6.2能够基于相关知识合理认识和评价机场规划、机场运行控制、机场安全管理及机场现场管理等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文化的影响;

6.3能够正确认识民航机场从业人员在工程实践中应承担的社会、健康、安全和法律等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交通运输(机场运行与管理方向)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能够知晓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理解交通运输工程实践对生态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2能够站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机场运行与管理工程实践的可持续性,能够针对实际工程项目判断产品周期中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损害的隐患。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机场规划、机场运行控制、机场安全管理、机场现场管理等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具有人文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8.2能够正确的认识机场运行与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性质、职业道德与规范、社会责任的内涵,遵守法律、职业道德与规范,并履行好职责;

8.3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思想、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能够承担个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与义务。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担任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具备团队协作意识及团队精神,能够理解多学科背景下团队中每个角色的意义及责任;

9.2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及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发挥作用。

10.沟通:能够就交通运输(机场运行与管理方向)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能够撰写调研报告、实验报告、科技论文、实习报告、课程设计(论文)和毕业设计(论文)等交通运输(机场运行与管理方向)的技术文件;

10.2具有一定的口头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能够通过报告、演说、答辩、电子邮件等形式,就交通运输(机场运行与管理方向)复杂工程问题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回应质疑,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10.3初步掌握一门外语,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掌握交通运输(机场运行与管理方向)工程项目中涉及的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理解其中涉及的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问题;

11.2能在多学科环境下在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的过程中运用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1能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认识到自主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12.2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包括对技术问题的理解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等。

二、培养能力

(一)专业设置情况

 滨州学院交通运输专业设置于2008年,最早设立的方向为民航机务工程,隶属于飞行学院。交通运输(机场运行与管理方向)设置及首次招生时间均为2014年,最初归飞行学院,2015年必赢242net官网成立,该专业方向移至必赢242net官网。目前我国开设本专业方向的本科高校有七所,从设立时间上看,我们学校是继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三所老牌航空类民航类院校之后,第四个开设该专业的高校。在山东省内仅此一家。201435名同学、201540名同学和201639名同学作为本专业的前三届毕业生均已顺利毕业。

(二)在校生规模

 本专业现有在校生220人,其中2017级学生642018级学生56人、2019级学生33人、2020级学生67人。在校生年级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三)课程体系

 交通运输(机场运行与管理)专业所属主干学科为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要求,设置了相关课程,主要包括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学科基础教育平台课程、专业教育平台课程、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课程、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五大类课程(环节),五大类课程(环节)相互衔接,构成了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本专业注重实践教学,把实践教学环节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实践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26.2%

 具体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各类课程学分结构比例如表2所示。


1 交通运输(机场运行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类别

具体课程

通识必修课程

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形势与政策、大学英语、大学语文、孙子兵学与传统文化、大学体育、大学IT、军事理论等课程,共39.5学分。

通识选修课程

通识选修课程分7个模块开设,即:人文情怀、科学素养、社会责任、创新创业、沟通表达、审美素养、航空航天模块。每位学生在校期间至少选修12学分。

学科基础必修课程

包括大学新生研讨课、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工程制图、计算机绘图、C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电工电子学、运筹学等课程,共40.5学分。

学科基础选修课程

包括民航概论、交通运输组织学、管理学、微机原理与应用等课程,这些课程中至少选修5学分。

专业必修课程

包括交通工程学、交通规划、机场规划与设计、机场运营管理、民用航空法规、机场运行指挥、机场飞行区管理、民航专业英语、机场安全管理等课程,共21.5学分。

专业选修课程

包括民航机场地面服务概论、机场道面设计、数据结构与数据库、机场航站楼规划、机场目视助航设施、机场管制、飞行原理、航空气象学、交通管理与控制、民航货物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航空运输地理、交通大数据、飞行性能与计划、空中交通管理基础、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航空运输管理、飞机载重平衡、航空情报学、交通运输经济学等课程,这些课程中至少选修19.5学分。

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拓展课程

专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包括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共3学分。

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包括民航礼仪训练、机场论坛、航空创新管理论坛等课程,这些课程中至少选修2学分。

创新创业实训课程

包括参与大学生学科竞赛、听取学术报告、参与学术研究、获得创新成果等,至少选修4学分。

素质拓展课程

包括志愿服务活动、公益活动、助教助研助管等,至少选修2学分。

集中实践环节

包括认识实习、专业(毕业)实习、学年论文、专业综合课程、专业综合实训、军政训练与入学教育、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共27学分。


2 交通运输(机场运行与管理)本科专业课程类别与结构比例表

课程类别

学分

占总学分百分比%

通识必修课程

39.5

23.2

通识选修课程

12

7.1

学科基础必修课程

40.5

23.8

学科基础选修课程

5

2.9

专业必修课程

21.5

12.7

专业选修课程

19.5

11.4

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拓展课程

5

3.0

主要实践环节

27

15.9

合计

170学分


(四)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情况

 交通运输(机场运行与管理)本科专业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积极尝试、大胆实施,取得较好成绩。

1.构建了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本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交通运输(机场运行与管理方向)本科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一览表

课程类别

具体课程

最低修读创新创业学分

创新创业通识课程

在通识选修课程中专门开设创新创业模块,供学生在校期间修读“创新创业”类课程。

0学分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大学生就业指导、民航礼仪训练、机场论坛、航空创新管理论坛。

5学分

创新创业实训课程

参与大学生学科竞赛、获得学术或创新成果、考取技能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创业实践

6学分

合计

11学分

2.建立了创新创业学分累计与转换制度,允许学生以超出最低修读学分要求的创新创业学分冲抵选修课程。

3.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目前本专业有2名双师型教师,在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中给予详细指导。

4.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在必赢242net官网办公用房极度紧张的情况下,专门腾出房间建设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并安排专人管理。逐步建设专业创新创业工作室,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基础平台。

5.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定期举办创业论坛、创业沙龙、创业交流等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创新创业比赛。本年度有9名同学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奖;6名同学在全国大学生物理知识竞赛中获奖;4名同学在第十四届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4名同学在山东省挑战杯中获铜奖;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5篇,申请实用新型专利3项。

三、培养条件

(一)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学校重视对本专业的教学经费投入,近四年共投入教学经费20309.43元,生均教学经费投入2657.69元,主要用于本专业的教学日常运行、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专业建设、校内外实践实习、教学研讨、教学差旅、图书资料购置、学生活动等,能够满足专业教学需要,为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近四年本专业教学经费投入情况如表4所示。

 表4 近四年交通运输(机场运行与管理方向)本科专业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年度

专业教学经费总额(元)

生均教学经费投入(元)

2016

209326.8

1836.20

2017

360836.26

2027.17

2018

498100.98

2503.02

2019

510276.48

2657.69

四年共投入

1578540.52

(二)教学设备

 必赢242net官网交通运输(机场运行与管理方向)专业建有机场运控模拟实训室、机场安检实训室、X光机图像识别仿真实训室、机场地面服务VR仿真实训室,实验场所面积446平米,仪器设备价值约400万元。其中机场地面服务VR仿真实训室为2018年下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现有设备能提供机场运行指挥模拟训练、安全检查训练、航空物流组织管理训练,从而缩短学生的上岗适应期,大大提升了就业竞争力。接下来准备建设交通规划仿真实验室及模拟航站楼,预计将于2022年下半年完成。







 机场运控模拟实训室                             机场安检实训室

2 交通运输(机场运行与管理)专业现有实验室

(三)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本专业设立以来,专业师资规模逐渐壮大,目前有专业教师13人,生师比为16.9:1。其中高级职称4人,4人拥有博士学位,1人为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为双师双能型教师,2人有在机场工作的经历,2人入选滨州市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2人入选学校中青年拔尖人才培育支持计划,1人为学校一流学科学术带头人。从中国民航大学、济南遥墙国际机场等民航类院校和企业柔性引进机场运行管理专家和兼职教授10余人。2019年上半年,本专业新引进1名韩国航空大学的航空管理专业博士,极大的加强了专业师资力量。

 科研方面,本专业教师团队近五年主持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9项,获得科研奖励14项,申请专利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教研方面,近五年专任教师主持滨州学院教研类项目5项,发表教研论文10余篇。并获得了滨州学院教学优秀奖、滨州学院教学工作先进个人等多项教学类荣誉和奖项。

 针对专任教师中新进教师偏多、教学经验和行业经历不足的问题,制订了相应的教师素质提升方案措施。主要通过外出交流学习、企业顶岗实践锻炼、专业基本技能培训三种方式来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选派多名教师到青岛流亭国际机场、济南遥墙国际机场、烟台蓬莱国际机场、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进行顶岗锻炼或参观学习,既有机场运行指挥、机场净空管理、机场应急救援、机场飞行区管理等一些专业技能培训,也有去民航院校民航机场的访问学习,也有教学能力、民航英语水平的提升培训。目前有多人考取民航相关资格证书,逐步形成了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师资队伍。

(四)实习基地建设情况

 交通运输(机场运行与管理方向)专业注重加强交流合作,努力拓展校内外实习基地。除了共享济南机场、青岛机场、东营机场、大高航空城等由学校层面牵头建设的实习基地外,本专业还建有山东中联通用航空有限公司、青岛昊海通用航空有限公司、领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山东中翔羽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基地名称及建立时间如表5所示。

 表5 交通运输(机场运行与管理方向)本科专业校外实习基地情况


校外实习基地名称

建立时间

山东中联通用航空有限公司

2017

青岛昊海通用航空有限公司

2018

领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

2019

山东中翔羽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2019







(五)信息化建设情况

1.滨州学院主要教学网站、平台包括:

 (1)教务管理系统

 为了适应学校发展和学分制改革需要,学校购买了新的教务管理系统并投入运行。该系统是以学校校园网为基础,服务于全校师生的办公、教学与学习。










 图3滨州学院综合教务系统


 (2)尔雅通识课和泛雅网络教学平台

 为加强通识教育和学校在线课程建设,学校引进了尔雅通识课程和泛雅网络教学平台。















 图4尔雅通识课程和泛雅网络教学平台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按照学校“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整体要求,必赢242net官网交通运输专业教师运用滨州学院课程中心平台及超星学习通等进行线上教学。将录课视频等教学资源及时上传,保证学生在家也能完成学习;同时,还有教师采用腾讯会议、钉钉等软件进行直播授课,保证每堂课的课堂效果;教研室还利用腾讯会议等进行集体备课、毕业生答辩等工作。











 图5 滨州学院课程中心平台、毕业班在线答辩

 (3)图书馆网站

 我们图书馆纸质图书185.87万册,电子图书124.63万册,拥有中国学术期刊、中国博硕论文、读秀学术搜索、AIAA航空航天、SpringerLink外文期刊、超星数字图书馆等120多个中外文数据库。图书馆网站包含馆藏检索、电子资源、读者服务等模块。学生在校内可以免费下载各类电子文献,方便学生学习。图书馆网址:tsg.bzu.edu.cn














 图5滨州学院图书馆网站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交通运输(机场运行与管理方向)专业是具有鲜明民航行业特点的专业。作为一个新上专业,本专业在五年多的时间里稳步发展,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活动。专业建设取得一定成果,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形成了鲜明的专业特色和优势。

 专业先后与济南机场、东营机场、青岛机场、临沂机场、威海机场等单位实施校企合作、聘请机场专家来校讲学,输送教师到机场顶岗锻炼、学生到机场进行实习实训,进行了较深入的校企合作。除上述机场外,还与山东中联通用航空有限公司、青岛昊海通用航空有限公司、领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山东中翔羽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深入进行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成效明显。

 专业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安排专业教师参加行业培训并考取相关执照,目前有2名教师有民用航空飞行签派员执照,4名教师有民航安全检查员五级证书,另外还有10余名教师参加民航局举办的机场净空管理与电磁环境保护培训班、民用航空器维修基本技能培训班、机场运行指挥员培训班、机场应急救援人员培训班并获得结业证书。

培养质量

 近四年本专业招生录取分数线均达到学校平均录取线,第一志愿录取率报到率均较高。2014年招生人数35人,2015年招生人数40人,2016年招生人数39人,2017年招生64人,2018级招生56人,2019级招生33,2020级招生人数为67人。

2019年春节和暑假我专业学生先后有40名同学在济南机场、东营机场和临沂机场的登机口、安检站、货运站等岗位上,为春节期间两大机场航班正常运行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专业学生培养质量良好。一方面,本专业方向隶属“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学生完成本科学业获得学士学位后,可在其二级学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或一级学科“安全科学与工程”等学科方向继续深造,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另一方面,毕业生也可在机场、民航、航空公司或交通管理部门等企、事业单位,以及国民经济相关部门中直接就业,从事机场规划、机场运行和经营管理等相关工作。已毕业的201420152016学生,约有40%同学考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等老牌航空类院校硕士研究生,还有人进入民航类相关企业或者院校就业,包括济南机场、烟台机场、山东航空、青岛北方航空职业学院、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交通运输(机场运行与管理方向)专业将为学生立志民航、放飞梦想、实现人生理想奠定坚实基础、开辟广阔天地。

毕业生就业创业

 学生成长成才离不开良好班级良好风气的形成。2015级交通运输(机场运行与管理方向)专业1班学生自入学以来,就以学风建设为抓手,以学科竞赛为载体,积极培育良好班风。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山东省数学竞赛、山东省电子设计大赛等各项比赛,获得国家及省级奖励多项。该班被评为2016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先进班集体。

 作为本专业的第三届毕业生,2016交通本科139名同学在就业与升学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1人考取硕士研究生,考取学校包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等老牌航空类院校以及长安大学、宁波大学等。15名学生在民航类相关企业或者院校就业,包括山东航空、青岛航空、青岛机场、东方航空、烟台机场、威海机场、青岛北方航空职业学院、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民航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产业,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也是衡量区域竞争力和开放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航空业正处于大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20206月初中国民航局发布的《2019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截止2019年底,我国境内有颁证运输机场238个、颁证通用机场246个。《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指出,到2035年我国运输机场数量将达到450个左右,通用机场总量超过2700个,通用飞机超过20000架。

 山东地处东部沿海地区,作为经济大省,民航业发展居全国前列。山东民航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现有运输航空公司3家,通用航空公司14家;运输机场9个,其中千万级吞吐量的机场2个;通用机场6个;空中交通管制中心2个;民航飞机124架,通航飞机197架。开通9条洲际直航航线,航路航线繁忙,拥有国内最繁忙的A593航路,国际W4航线和多条国内干线、支线。航空运输能力较强,2017年,山东省通用航空企业作业6.3万飞行小时,位居华东地区首位;2019年山东省民航客运吞吐量突破6269.6万人次,较上年增长8.8%,稳居全国前7位。山东省高度重视航空业发展,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民航大省、民航强省的目标,强调指出要大力吸引和培养民航发展所需的飞行、空管、机务等急需人才。2018年出台的《山东省民用机场布局规划》《山东省通用飞机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35年,全省民用机场达到110个,其中运输机场16(新增7),通用机场达到94(新增88),客货吞吐量分别达到2.5亿人次和260万吨,现代化的机场群基本完善,民航综合保障能力和运营管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将山东省打造成全国重要的通用飞机产业高地。山东航空业将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成为助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引擎。

 因此,交通运输(机场运行与管理方向)专业的开设符合国家培养航空人才的有关精神,符合民航强国的战略要求,对于山东省民航业的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交通运输学科特别是民航方向的发展正逐渐呈现出知识性、综合性、国际化的特点,因此,对于专业将来的发展趋势,一方面要加强校企合作,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国际化视野的培养。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釆取的对策措施

1.存在问题

 一是师资力量有待加强。交通运输(机场运行与管理方向)专业发展历史较短,现有专业教师13人。虽然现有教师基本能够满足教学需要,但部分教师是由相关专业转型而来的,目前交通运输专业科班出身且专业方向为民航运输的专业教师数量仅有6人,而且均为近三年新进青年教师。专业教师由于承担课程任务较重,外出学习交流机会和民航一线生产单位实践机会较少。另外,部分课程尤其是实践课程师资力量仍然较为薄弱。

 二是实践教学稍显薄弱。交通运输(机场运行与管理方向)专业刚刚起步,各方面条件仍不够完善,实验教学设备仍然较少,当前只建有机场运控模拟实训室、机场安检实训室、X光机图像识别仿真实训室、机场地面服务VR仿真实训室四个专业实验室。许多专业实验室目前尚未建设完毕,生均教学科研设备远低于其他航空类本科专业。目前,专业实践教学存在主要问题是实践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实践教学内容缺乏新意、缺乏良好的软硬件支撑等,导致学生缺少足够的实践机会,造成学生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相对较弱。

 三是课程建设不足。交通运输(机场运行与管理方向)专业成立较晚,各类课程项目的建设仍在起步发展中,成果不足。许多新进教师工作时间较短,且由于本专业专业教师数量少而承担了多门专业课程,整日疲于备课,无暇进行课程建设及相关课程改革。

2.整改措施

 第一,加大实验实习场地建设力度。一方面坚持“走出去”发展战略,加大与相关企业合作交流,争取开放办专业,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共建教学资源,合作办学、协同育人;另一方面加快校内实验实训场地建设,对拟建设的交通规划实验室项目,加快论证,加速建设,争取学校支持,早日为教学服务。另外,开拓思路,积极合理争取资源,加大实验实训设备投入力度。

 第二,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专业建设为基础,努力提高学术水平。制定重点学科发展规划;重视培养学术带头人,逐步建立、发展和完善学术梯队;修订和完善交通运输专业(机场运行与管理方向)教学计划,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努力探索课程建设与改革新途径。

 第三,努力造就一支结构合理、富有创造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改善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师德修养;建立竞争机制,深化管理体制改革;重视和加强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积极引进人才,特别是“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实行以老带新制度,充分发挥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传、帮、带作用,为青年教师健康成长当好“引路人”。

 第四,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善各种资料,规范管理,建立教学工作的良好运行机制;积极探索适合本专业特点的教学模式;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并认真贯彻落实;坚持教学检查制度。从备课、课堂教学、批改作业、教学辅导、考试考核等五个环节着手,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毕业实践环节的过程管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加强科研工作,构建科研梯队,积极营造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的良好学术氛围。加强科研团队建设,特别是加强与交通运输相关的团队建设,加强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和青年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成为教学财富,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加强对外联系,积极申报各种纵、横向科研课题,多形式、多渠道争取科研经费。

专业二: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航空运输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适应快,具有健全人格和社会责任感、具备较强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在公共事业组织、航空公共管理部门、机场、航空公司等从事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

1.掌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所需的多学科综合知识,具备解决公共事业管理领域复杂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能担任团队负责人;

3.具备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

4.能从事公共事业管理领域的系统设计、产品开发、技术应用、现场管理等工作;

5.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变化。

(二)专业培养规格与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如下要求:

1. 综合素质与价值观: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科学精神、人文修养、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了解国情社情民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1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2具备良好的公共意识、公共责任与公共精神,并能在管理实践中自觉遵守;

1.3具有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职业素养,具有较高的航空管理素质和航空服务意识。

2. 知识、技能与视野: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必备的研究方法,了解本专业及相关领域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2.1掌握公共管理基础知识,熟练应用现代公共管理研究方法;

2.2具备航空运输管理专业知识,掌握航空组织运营管理的主要方法;

2.3了解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势以及航空运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

3.解决问题:具备较强的实验和实践能力。能够使用现代实验设备进行观测、测试和分析, 具有在实践中发现、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1能基于公共管理学基本原理发现、认识公共管理实践问题;

3.2能够应用航空运输管理专业知识分析、理解与解决航空运输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4.批判思维与创新:具有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精神。能够发现、辨析、质疑、评价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现象和问题,表达个人见解。

4.1能够运用公共管理专业知识认识与发现公共事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2综合运用航空运输管理知识辨析与评价航空运输管理领域的现象与问题。

5. 创新能力:具有专业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对本学科以及交叉学科领域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构建和表达科学的解决方案。

5.1具备公共管理领域的创新意识,运用公共管理学知识提出创新的观点;

5.2能够运用航空运输专业知识提出航空运输管理创新的思路与方法。

6.实用工具:具有信息获取与数据分析的能力,具有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6.1能够选择恰当的信息资源和专业模拟软件,对公共管理管理问题进行分析;

6.2能够针对具体的管理问题,选用满足特定需求的现代工具,模拟和预测航空运输管理的专业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7.沟通表达: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能够通过口头和书面表达方式与同行、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传播相关专业知识。

7.1掌握管理沟通技巧,熟练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与不同的受众与群体进行有效沟通;

7.2熟悉航空管理领域的沟通特征,利用不同表达方式的优势,传播航空运输知识。

8.团队合作: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团队成员和谐相处,协作共事,并作为成员或领导者在团队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8.1具备团队协作意识及团队精神,能够理解多学科背景下团队中每个角色的意义及责任;

8.2具有良好的组织管理及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发挥作用。

9.国际视野: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了解国际动态,关注全球性问题,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9.1了解公共管理的国际动态和研究热点,尊重不同文化背景公共管理的差异性;

9.2关注航空运输业的全球化发展,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和管理能力,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基沟通和交流。

10.终身学习: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通过不断学习,适应社会和个人可持续发展。

10.1能在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大背景下,认识到自主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10.2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包括对管理问题的理解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等。

二、培养能力

(一)专业设置情况

 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设置于2010年,于20109月开始招生,在校生146人,是必赢242net官网重点建设专业。经过几年的发展,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专业毕业生考研率34.1%,保持省内同专业考研率第一,满足了学生继续深造的要求和愿望。2020年专业毕业生在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了较高的认可和评价。

(二)在校生规模

 本专业现有在校生75人,其中2017级在校生28人,2019级在校生47人。

(三)课程体系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所属主干学科为公共管理,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要求,设置了相关课程,主要包括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平台课程)、专业课程、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拓展课程、集中实践环节等五大类课程(环节),五大类课程(环节)相互衔接,构成了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本专业注重实践教学,把实践教学环节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实践学分占总学分比例达到31.6%

 具体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各类课程学分结构比例如表2所示。

 表1 公共事业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类别

具体课程

通识必修课程

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英语、大学语文、大学体育等课程,共36.5学分。

通识选修课程

通识选修课程分6类开设,即:人文与艺术类、哲学与历史类、经济与法律类、社会探究与批判性思维类、科学与技术类、创新与创业类。每位学生在校期间至少选修10学分。

学科基础必修课程

包括高等数学、管理学、经济学原理、民航概论、管理心理学、公共管理学、公共经济学等课程,共22学分。

学科基础选修课程

包括公共组织学、公共政策学、政治学原理、社会学概论等课程,这些课程中至少选修6学分。

专业必修课程

包括公共关系学、行政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航空公司运营管理、机场运营管理、民航法律法规、民航机场地面服务、民航安全管理等课程,共20学分。

专业选修课程

包括管理文秘、管理信息系统、民航专业英语、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公共工程项目管理、社区管理、非政府组织管理、航空物流管理等课程,这些课程中至少选修20学分。

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拓展课程

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

包括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A、大学生创业指导A、大学生就业指导A ,共3学分。

创新创业教育专业课程

包括民航礼仪训练、航空创新管理论坛、民航信息检索与利用等课程,这些课程中至少选修2学分

创新创业实践实训课程

包括参与大学生学科竞赛、听取学术报告、参与学术研究、获得创新成果等,至少选修4学分。

素质拓展课程

包括志愿服务活动、公益活动、助教助研助管等,至少选修2学分。

集中实践环节

包括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学年论文、专业综合课程、专业综合实训、军政训练与入学教育等课程,共27.5学分。

 表2 公共事业本科专业课程类别与结构比例表

课程类别

学分

占总学分百分比%

通识必修课程

36.5

23.5

通识选修课程

12

7.7

学科基础必修课程

22

14.3

学科基础选修课程

6

3.9

专业必修课程

20

12.9

专业选修课程

20

12.9

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拓展课程

11

7

主要实践环节

27.5

13.8

合计

155学分

(四)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情况

 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积极尝试、大胆实施,取得较好成绩。

1.构建了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本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一览表

课程类别

具体课程

最低修读创新创业学分

创新创业通识课程

通过通识选修课程开设,每位学生在校期间至少修读通识选修课程中的“创新与创业类”课程2学分。

2学分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创业指导、大学生就业指导

5学分

创新创业实训课程

参与大学生学科竞赛、获得学术或创新成果、考取技能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创业实践

4学分

合计

11学分

2.建立了创新创业学分累计与转换制度,允许学生以超出最低修读学分要求的创新创业学分冲抵选修课程。

3.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3名教师参加创新创业教育培训,两名双师型教师,在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中给予详细指导。

4.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逐步建设专业创新创业工作室,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基础平台。

5.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定期举办创业论坛、创业沙龙、创业交流等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创新创业比赛,目前已有多名同学在各类创新创业比赛中获奖。

三、培养条件

(一)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学校重视对本专业的教学经费投入,近四年共投入教学经费1501316.52元,2019年生均教学经费投入2657.69元,主要用于本专业的教学日常运行、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专业建设、校内外实践实习、教学研讨、教学差旅、图书资料购置、学生活动等,能够满足专业教学需要,为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近四学年本专业教学经费投入情况如表4所示。

 表4近四学年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学年

专业教学经费总额(元)

生均教学经费投入(元)

2016

427560

1836.20

2017

320292.86

2027.17

2018

365440.92

2503.02

2019

388022.74

2657.69

四学年共投入

1501316.52

(二)教学设备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原有教学设备基础上新建航空管理与服务实验设备,主要包括机场安全检查设备,现有专业教学设备价值约40万元。机场运营管理实验设备已完成招标,设备价值120余万元。

(三)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现有教师5人,教师全部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在读博士1人。专业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突出,多名教师在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山东省高校多媒体教育软件竞赛中获奖,主持教育部产学研合作项目两项,承担教学研究项目7项,各类课程建设项目5项,主持和参与省级科研项目3项,市厅级重点研究课题3项,其他科研项目多项。

(四)实习基地建设情况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现有实习基地4处,包括济南国际机场、东营机场、胜利油田滨南社区和滨州市滨城区市西街道彩虹湖社区。目前,4处实践教学基地均符合实践课程教学要求,能够满足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课程教学需要。

(五)信息化建设情况

1.滨州学院主要教学网站、平台包括:

 (1)教务管理系统

 为了适应学校发展和学分制改革需要,学校购买了新的教务管理系统并投入运行。该系统是以学校校园网为基础,服务于全校师生的办公、教学与学习。










 图1滨州学院综合教务系统


 (2)尔雅通识课和泛雅网络教学平台

 为加强通识教育和学校在线课程建设,学校引进了尔雅通识课程和泛雅网络教学平台。2020年春季学期以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积极开展线上教学,新建或完善了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城市管理学、航空运输经济学等多门在线课程,实现了网络课程建设与线上平台教学的创新发展。


 (3)图书馆网站

 我们图书馆现有纸质图书169.8万册,电子图书112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1800余种,电子期刊29293种,拥有电子文献数据库32个。图书馆网站包含馆藏检索、电子资源、读者服务等模块。学生在校内可以免费下载各类电子文献,方便学生学习。图书馆网址:tsg.bzu.edu.cn
















 图2尔雅通识课程和泛雅网络教学平台












 图3滨州学院图书馆网站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致力于培养公共事业组织的应用型管理人才,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实践性,同时由于该专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因此也具有研究性、探索性的特征。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主要以下特色:

一是明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内涵,确立了航空特色的专业方向与培养目标。根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专业特性,我们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注重拓展专业外延,强化以能力为基础的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社会需求,人才培养立足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多层次、多类型管理人才的需要,依托学院优势,重视新发展方向拓展,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行业和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航空特色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确立了航空管理与服务的专业方向。专业培养目标为本专业面向民用航空和通用航空发展一线,具有管理学、经济学和航空管理学知识,航空事务处理与管理能力,能在公共事业组织、民航组织等相关组织,从事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是形成“卓越管理、服务航空”的人才培养模式。由于专业定位较为宽泛,专业内涵缺乏明确规范,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面临着课程设置不规范、随意性强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理论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设置了四个主要模块:一是通识教育模块,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政治素质和技能基础;二是公共管理学基础课程模块,为学生提供公共管理学科的基础知识;三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模块,注重学生专业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四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方向模块,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突出学生专长培养的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体系。形成“卓越管理、服务航空”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一目标结合公共管理学科的特性,充分考虑学生特点和发展要求,构建了公共管理与航空管理服务结合的课程体系,形成公共管理为理论基础,航空管理与服务为专业技能的培养模式。

三是人才培养突出学生专业素质提升。公共事业管理的学科特点强调其人才培养的学科交叉性、广泛性,要求学生有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等学科基础和开阔的知识视野,具备较强社会广泛的适应能力。针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特征和本专业学生的发展意愿,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注重学生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学生专业基础扎实,考取硕士研究生比率较高。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20届毕业生研究生录取率30.9%,继续保持山东省同类院校同专业考研率第一名。

四是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实践能力是管理类专业人才应该具备的重要的素质。实践教学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薄弱环节,主要是实践教学的形式单一、缺乏良好的软硬件支撑等。我们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坚持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并重,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线,建立、优化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构建有效的实习方式和实习内容,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体验职场,有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除了教学实习和实训,还通过形式多样的课题研究训练、社会调研活动、社团活动等素质拓展活动,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培养质量

1.毕业生就业率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20届毕业生71人,初次就业率为87.32%2019届毕业生年底就业率为94.34%

2.就业专业对口率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20届毕业生初次就业专业对口率55%2019届毕业生年底就业对口率60%

3.毕业生发展情况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20毕业生初次就业率87.32%,考取研究生比率为30.9%,继续保持山东省同类院校同专业考研率第一名,1名同学考取山东省委组织部选调生,两名同学考取公务员,4名同学自主创业。2020届毕业生就业主要去向为企业和事业单位。

4.就业单位满意率: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20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满意率80%

5.社会对专业的评价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自第一届学生毕业以来,连续五年保持省内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考研率第一,满足了学生继续深造的迫切愿望,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多名同学成绩优异,考入“211”院校,毕业生王晓丹以422分的成绩考入首都经贸大学,张德红同学以420分的成绩考取辽宁大学,毕业生崔玉贞考入山东大学,毕业生彭云斌考取西南民族大学,毕业生邹清考入四川大学、王皓同学考入西南财经大学、王天媛同学考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2019届毕业生中多名同学考取硕士研究生,吴书翰同学临沂市公务员。研究生在读的同学中,刘淄怡、段月岚同学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学术研究能力突出,多次获研究生学术论文奖,得到了导师的高度评价。孙震、付亚军、李彦玲等同学考取山东省委组织部选调生,在工作岗位上取得突出成绩,多次获得所在单位的表彰和奖励。

毕业生就业创业

1.促进学生就业创业的措施

一是课程设置中增加大学生创业指导、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等创新创业专门课程,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职业素养;二是课堂教学中增加创新创业模块,管理学等专业课程每一部分都设置创新创业模块,对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直观认识和专业指导;三是注重学生素质拓展,学生考取技能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或获得创新成果均可获得相应奖励,为学生创新创新提供能力基础;四是鼓励学生专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2. 2020届毕业生创业情况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20届毕业生71名,30.9%的同学考取硕士研究生,4名同学创业,主要创业领域互联网商务和教育培训业。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1.专业发展趋势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核心专业,自1999年设立以来,目前全国已有五百多所高校相继开设该专业。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推动下,社会管理的方式变革背景下,政府职能也在转变,公共事业作为独立的社会组织以其特殊的职能正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层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设置是公共事业管理变革、专业人才需求和管理学科发展的需要。

 根据教育部专业目录,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可设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专业方向,而各高校依托自身原有学科基础,在招生中对专业方向进一步细化,招生方向较多,毕业生所授学位包括管理学、医学、政治学、教育学等多种专业学士学位。目前招收该专业的高校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职业特征比较典型的非综合性院校,主要依托某个特定门类的学科优势设置专业方向,如医学院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设置公共卫生管理方向、艺术类院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设置文化事业管理方向等;二是综合性院校,具有多学科的优势,专业发展的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等学科基础比较雄厚,但缺乏突出的专业方向特色。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我国的发展日益明朗,前景广阔,一是社区的发展推动了基层社会管理的发展,区域性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不断细化,需要大量具有公共管理能力的专业化管理人才;二是近几年来我国一直在推进政府改革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部分政府职能交给社会中介组织、非营利机构、非政府组织等准公共组织来承担,推动公益性组织、第三部门的发展,扩大公共事业管理的服务领域,需要大量的相应人才;三是随着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教育培训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公共事业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也会日益凸显。事实上,社会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认知度在不断提高,社会经济发展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2.专业发展建议

 一是明确专业方向,突出特色教育。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涉及内容比较广泛,必须根据自身教学状况来开展特色化的教育,学校可让学生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范围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来进行学习,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素质教育改革要求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育中,也应该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另外,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相关内容,使其能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兴趣来进行深入研究,以促使学生热爱自己选择的专业方向。

 二是完善教学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发展,必须不断完善教育体系,建立健全的教育管理制度,以将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递,也要注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统一。要合理设置公共事业管理的课程项目,优化资源配置,以凸显公共事业管理的特点。完善的公共事业管理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提高学生的基础应用能力,以保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三是提高教师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历史较短,专业教师数量和质量难以满足专业发展要求,因而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育中必须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教师的职业素养,以确保公共事业管理类专业教育的有效性。高校在选择专业教师的时候应该扩大范围,不可只局限于一个系院,与其他组织合作,加强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深造机会。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釆取的对策措施

1.存在问题

一是专业优势不够明显。根据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范围,包含了文教、卫生、体育、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部门,但应该对一所学校而言,至少在对一届学生的培养中,其培养目标是难以涵盖所有领域的。依据行业发展需要和学校航空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方向确定为航空管理与服务,但这一专业方向建设基础处于起步阶段,短时期内专业优势可能难以凸显。

二是实践教学稍显薄弱。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理论功底较为扎实,研究能力较为突出,这一点可以从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比率发现。专业毕业生考研率达到连续五年保持山东省内同类院校该专业考研率第一,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稍显薄弱,这与专业人才培养中实践环节较为薄弱有一定关联。目前,专业实践教学存在主要问题是实践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实践教学内容缺乏新意、缺乏良好的软硬件支撑等。

三是师资力量有待加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历史较短,专业人才培养只有十几年的时间,因此专业教师数量不多,而且部分教师是由相关专业转型而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现有专业教师5人,基本能够满足教学需要,但专业教师承担课程任务较重,外出学习交流机会和公共事业组织实践机会较少。另外,部分课程尤其是实践课程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2.整改措施

一是突出专业特色,发挥专业优势。根据学校优势和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来突出专业特色,开展特色教育。目前,我们逐步建设成为航空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也将托学校和院系航空课程教学资源,发挥航空教学优势,进一步明确专业方向,并逐步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同时,继续保持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和优势,加强学业指导和专业课程教学,夯实学生专业基础,不断提高学生公共管理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提高考研率,为更多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和就业创业提供便利条件。

二是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首先,增加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基本工作技能、方法的训练,巩固和应用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第二,提升实践课程完成质量,根据专业培养要求,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组织学生运用田野调查、深度访谈等科学研究方法开展主题调研,训练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等。第三,开展多形式的素质拓展活动,通过课题研究训练、社会调研活动、社团活动、学科竞赛等素质拓展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优化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师队伍结构,引进公共管理专业背景、学历层次较高的专业教师,保证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开设质量,促进专业发展和学科建设。同时,加强对现有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针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需要,拓宽教师素质提升渠道,通过职业培训、学术交流、自我学习等方式来提升教师的总体素质和水平。其三,扩大师资来源,通过外聘的方式邀请公共事业管理组织的工作人员承担专业课程教学,缓解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师资源短缺的现象,同时也促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滨 州 学 院




机场学院专科专业人才培养

情况报告

2019-2020学年)







二○二○年十月

目  录


1.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科专业1














专业一:民航安全技术管理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航空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能在民用机场、航空公司、民航相关组织以及交通工具和场馆,从事民用机场、航空公司、民航相关组织以及交通工具和场馆安全保障等安全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本专业毕业生毕业后5年左右应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所需的多学科综合知识,具备解决民航安全技术管理领域复杂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能担任团队负责人;

3.具备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

4.能从事民航安全技术管理领域的技术应用、现场管理等工作;

5.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变化。

(二)专业培养规格与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如下要求:

1.政治素养: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具有科学精神、人文修养、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了解国情社情民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专业知识:

 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必备的研究方法,了解本专业及相关领域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3.实验和实践:

 具备较强的实验和实践能力。能够使用现代实验设备进行观测、测试和分析, 具有在实践中发现、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逻辑思维:

 具有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精神。能够发现、辨析、质疑、评价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现象和问题,表达个人见解。

5.专业创新:

 具有专业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对本学科以及交叉学科领域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构建和表达科学的解决方案。

6.数据分析:

 具有信息获取与数据分析的能力,具有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7.沟通表达:

 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能够通过口头和书面表达方式与同行、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传播相关专业知识。

8.团队合作:

 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团队成员和谐相处,协作共事,并作为成员或领导者在团队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9.国际交流:

 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了解国际动态,关注全球性问题,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10.终身学习:

 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通过不断学习,适应社会和个人可持续发展。

二、培养能力

(一)专业设置情况

 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科专业设置于2016年,于20169月开始招生,我们为加快建设以航空为主要特色应用型大学设置的一个航空类专业。

 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科专科专业办学历史虽然长,在省内外有较高声誉。2016年招生人数312017年招生人数56人、2018年招生人数23人、2019招生人数242020招生人数103历年录取分数线均接近山东省的二本录取资格线。目前201631名毕业生201756名毕业生顺利毕业,在山东各大机场正式签约上岗2018级同学已在各大机场顶岗实习。毕业生在人才培养质量、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等方面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毕业生的社会责任感、工作精神、业务水平、协作精神都受到了好评,社会声誉越来越好,连续多年就业率都达到97%以上。

(二)在校生规模

 本专业现有在校生150人,在校生年级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三)课程体系

 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所属主干学科为交通运输学、管理学,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要求,设置了相关课程,主要包括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平台课程)、专业课程、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拓展课程、集中实践环节等五大类课程(环节),五大类课程(环节)相互衔接,构成了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本专业注重实践教学,把实践教学环节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实践学分占总学分比例达到50%。具体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各类课程学分结构比例如表2所示。

 表1 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科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类别

具体课程

通识必修课程

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形势与政策、大学英语、大学体育、计算机文化基础、军事理论等课程,共22.5学分。

通识选修课程

通识选修课程分7个模块开设,即:人文情怀、科学素养、社会责任、创新创业、沟通表达、审美素养、航空航天模块。每位学生在校期间至少选修10学分。

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包括高等数学、管理学、安全管理学、民航概论、民航机场地面服务概论等课程,共13学分。

专业必修课程

包括民航安检概论、安检设备使用与维修、违禁物品识别与管理、X光机图像识别、民航危险品分类与运输、防火与防爆、犯罪心理学、民航专业英语、等课程,共17学分。

专业选修课程

包括民航法律法规、民航出入境管理、民航应急管理、安全防范技术、国际恐怖主义、民航安检心理学、民航公共关系、安检服务礼仪、形体与舞蹈、队列与拳术、民航货物运输、机场运行管理、航空公司运营管理、中外民俗风情、民航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这些课程中至少选修17.5学分。

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拓展课程

专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包括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共3学分。

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包括民航信息检索与利用、人身检查技能训练、开箱(包)检查技能训练等课程,这些课程中至少选修2学分。

创新创业实训课程

包括参加大学生学科竞赛、听取学术报告或讲座、参与学术研究(含SRTP)、考取技能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获得学术或创新成果、获得艺术或体育奖项、创业实践等,至少选修4学分。

素质拓展课程

包括志愿服务活动、公益活动、助教助研助管、社会实践等,至少选修2学分。

集中实践环节

包括军政训练与入学教育、生产劳动、毕业教育、认识实习、金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职业规划等环节,共35学分。


 表2 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科专业课程类别与结构比例表

课程类别

学  时

学    分

课内

教学

实验

教学

其他

教学

课内

教学

实践

教学

合计

学分

占总学分

比例(%

通识教育

平台课程

必修

248

128

92

15.5

7

22.5

18.75

选修

160

0

0

10

0

10

8.33

专业教育

平台课程

必修

432

96

0

27

3

30

25

限选

160

16

0

10

0.5

10.5

8.75

任选

64

96

0

4

3

7

5.83

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课程

必修

24

0

24

1.5

1.5

3

2.5

选修

0

0

32

0

2

2

1.67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必修

/

/


/

35

35

29.2

选修

/

/


/




总计

1088

336

148

68

52

120


学分比例(%

/

/


56.7

43.3




(四)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情况

 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科专业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积极尝试、大胆实施,取得较好成绩。

  1. 构建了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本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情况如表3所示。

2.建立了创新创业学分累计与转换制度,允许学生以超出最低修读学分要求的创新创业学分冲抵选修课程。

3.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成立以学生科长、辅导员为主,党总支书记、班主任等人参加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4.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学校大力支持在校学的创业创新教育,提供了专门的创业创新场所,二级学院还积极对外联系相关企业单位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智力物力支持。

5.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学校积极支持学生申报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项目,提供经费、指导老师支持,不定期聘请相关专家做创新创业实践训练讲座。





 表3 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科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一览表

课程类别

具体课程

最低修读创新创业学分

创新创业通识课程

通过通识选修课程开设,每位学生在校期间至少修读通识选修课程中的“创新创业”类课程2学分。

2学分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创业指导、大学生就业指导、民航信息检索与利用、人身检查技能训练、开箱(包)检查技能训练

5学分

创新创业实训课程

参加大学生学科竞赛、听取学术报告或讲座、参与学术研究(含SRTP)、考取技能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获得学术或创新成果、获得艺术或体育奖项、创业实践

4学分

合计

11学分


三、培养条件

(一)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学校重视对本专业的教学经费投入,近年共投入教学经费782360.26元,2019-2020学年生均教学经费投入2657.69元,主要用于本专业的教学日常运行、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专业建设、校内外实践实习、教学研讨、教学差旅、图书资料购置、学生活动等,能够满足专业教学需要,为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近年本专业教学经费投入情况如表3所示。

 表3年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科专业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年度

专业教学经费总额(元)

生均教学经费投入(元)

2016

56922.2

1836.20

2017

176363.79

2027.17

2018

275332.2

2503.02

2019

273742.07

2657.69

年共投入

782360.26

(二)教学设备

 为加强本专业的理论、实践教学,学校投入约185万元建设实验实训场所,先后建立了机场安检实训室、X光机图像识别仿真实验室。主要设备见表4所示

 表4民航安全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设备一览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单价(元)

数量

备注

1

X射线检查系统

508600

1


2

便携式痕量爆炸物毒品检测仪

235600

1


3

液体安检仪

223600

1


4

防爆罐

5800

1


5

通过式金属探测门

47750

1


6

手持式金属探测器

3100

20


7

人证合一安全通道

108500

1


8

安检多媒体培训系统

659000

1



(三)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为加强本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多次组织本专业老师去青岛机场、济南机场等相关企业进行顶岗锻炼以提高专业技能,三名教师考取民航总局组织的职业资格考试(五级安检员);本专业现有三名专业老师,全部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年龄以中青年为主,历年教学水平良好即以上;本专业教师近年来承担或参与省级及以上项目5项、市级及以下项目15项;本专业积极引进高学历航空专业人才,航空背景的教师越来越多。


(四)实习基地建设情况

 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科专业已与多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协议,已在多家机场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习基地的建立改变传统的实践教育教学模式,采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学做一体、工学交替”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实践校企协同育人的新模式。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科专业实习基地见表5所示。

 表5 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科专业实习基地一览表

序号

建立时间

名称

备注

1

2018-2019

东营机场实习基地


2

2018-2019

临沂机场实习基地



(五)信息化建设情况

1.滨州学院主要教学网站、平台包括:

 (1)教务管理系统

 为了适应学校发展和学分制改革需要,学校购买了新的教务管理系统并投入运行。该系统是以学校校园网为基础,服务于全校师生的办公、教学与学习。










 图2滨州学院综合教务系统


 (2)尔雅通识课和泛雅网络教学平台

 为加强通识教育和学校在线课程建设,学校引进了尔雅通识课程和泛雅网络教学平台。















 图3尔雅通识课程和泛雅网络教学平台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按照学校“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整体要求,必赢242net官网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教师运用滨州学院课程中心平台超星学习通钉钉APPQQ等进行线上教学。部分教师将录课视频等教学资源及时上传,保证学生在家也能完成学习;同时,部分教师采用腾讯会议、钉钉等软件进行直播授课,保证每堂课的课堂效果部分实践类课程无法通过线上进行,教师先通过线上进行讲解相关实践内容和要求,实际开学之后进行实践课程补课此外,教研室还利用腾讯会议钉钉等进行集体备课教研室活动等

 图4滨州学院课程中心平台


 (3)图书馆网站

 我们图书馆纸质图书185.87万册,电子图书124.63万册,拥有中国学术期刊、中国博硕论文、读秀学术搜索、AIAA航空航天、SpringerLink外文期刊、超星数字图书馆等120多个中外文数据库。图书馆网站包含馆藏检索、电子资源、读者服务等模块。学生在校内可以免费下载各类电子文献,方便学生学习。图书馆网址:tsg.bzu.edu.cn














 图5滨州学院图书馆网站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科专业积极与济南、东营等山东省内机场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活动。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课程体系,合作建设教学师资队伍以及共享教学资源,建立了一套适合本专业的校企合作共建实训教学实验室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校企协同构建教学体系,积极争取企业支持,争取企业捐赠实验设备,共建专业实验室、实训室与实践教学基地。发挥校企合作优势,探索“教师-工程师”的结合机制,建设“双师型”实践教学队伍。引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合作编写实训教学指导书,校企联合共编、共建实训专业教材。

培养质量

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科专业通过以教促学、以管助学、以服帮学,大力营造浓厚学风,在全专业学生中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科学生全部考取民航安检员初级资格证书,持证率达100%。主要就业单位有济南遥墙国际机场、烟台蓬莱国际机场、临沂沭埠岭国际机、威海大水泊国际机场、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等,毕业生的高素质高质量赢得用人单位高度评价。

毕业生就业创业

202056名毕业生全都顺利毕业,就业形势良好、就业单位质量高,主要就业单位有济南遥墙国际机场、烟台蓬莱国际机场、临沂沭埠岭国际机、威海大水泊国际机场、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等。暂无自己创业的案例。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随山东民航事业的迅猛发展,国际恐怖活动和国内不法分子对空防安全影响不断加剧,国家航空安全已提升到关平国家安全的高度。民航安全面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因此,民航安检的重要意义就突显出来,目前我国各大机场的安全检查工作相当繁重。为满足民航一线安检专业人才的需求,许多高等院校先后开设了民航安全技术管理管理专科专业。该专业主要培养适应民航安全需要的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良好职业道德精神和心理素质、良好的英语通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空防安全、民航安全检查政策法规和民用航空知识,熟练使用各种安检设备,具有应对和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的良好心理素质很能力的空港安全检查人才。

 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考虑安检作用、人才现状、社会需求及核心职业能力等多方面因素。随着民航事业的发展,安全技术检查也不断趋向专业化,对安全技术检查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安检人员成了相关高校的社会责任。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釆取的对策措施


1. 师资力量有待提升

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发展历史较短,现有专业教师3人。虽然现有教师基本能够满足教学需要,但部分教师为近三年新进青年教师。专业教师由于承担课程任务较重,外出学习交流机会和民航一线生产单位实践机会较少。

 努力造就一支结构合理、技能全面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不断地改善和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继续深化师德建设;建立竞争机制,不断激励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积极引进人才,特别是引进“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人才进而充实教师队伍;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作用,以老带新,使新青年教师尽快熟悉和明确教师职责

2.“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主导作用,目前,由于实验设备、场所有限,教师队伍缺乏实践背景、工程意识,建设一支业务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和技术力量增强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通过引入、对接、共建等措施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形成一支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参与的教学理念先进、实践技能较高、双师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

3.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本身就具有创新潜能,虽然具有很强的理论知识,但创新能力较差,创新精神不足,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通过校企合作,利用高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发挥各自在人才培养中的优势,通过合作,把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在企业的锻炼和培训中,把基本理论和创新实践有机结合,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创新型的人才。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学校、企业两个育人环境的特点,结合滨州学院与山东各大机场校企合作共建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科专业实际,需要分别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实施内容、整体设计以及总体目标四个方面进行改革方案设计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不断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的要求。